大国博弈:普京北京四天行,胜算几何?
阅兵式还未开始,大国博弈的底牌已悉数摊开。普京此次访华,行程之密集、规格之高,创下其执政25年来的纪录,甚至连俄方都称其“极为罕见”。 这四天行程,如同春运列车般紧凑:8月31日至9月1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;9月2日与中方进行闭门会谈,涉及能源、军事、金融等核心议题;9月3日则出席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阅兵式,为中俄“背靠背”关系公开站台。 如此高规格的访问,背后是俄罗斯迫切的需求。
西方制裁已让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,而去年高达2448亿美元的中俄贸易额,几乎占据俄罗斯GDP的10%,成为其经济的救命稻草。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天然气管道项目的谈判,更是关系到俄罗斯能源命脉。 更重要的是,俄媒放风称将与中国共享S-550防空技术,这将显著提升中国反导系统的水平,标志着双方军事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。
展开剩余61%反观韩国总统李在明,却在北京阅兵的出席问题上犹豫不决。韩媒报道称,其或因“日程冲突”及“外交对等”问题缺席。然而,真相却指向美国的态度。李在明上任以来,一直渴望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,但G7峰会和北约峰会均未能如愿,最终只能派安保室长“凑数”。 如今,美韩关税谈判卡在“遏制中国造船业”上,李在明若访华,必将面临特朗普的强烈不满,甚至可能招致韩国保守派“亲华”的指责。 为避免此种境地,李在明不仅公开强调“韩美同盟第一位”,还安排外长候选人先访美“拜码头”。 然而,朝鲜的无预警泄洪,却给了李在明当头一棒,其外交布局面临严重被动。 最终,李在明只能派出国会议长禹元植或国务总理金民锡作为替补。
特朗普的缺席,更是为这场大国博弈增添了戏剧性色彩。俄方已公开表示美俄领导人会晤安排在10月,9月根本不可能成行。 特朗普团队则面临来自国内的巨大压力:民主党指责其“对华低头”,鹰派则认为其是在为中国“捧场”。 最关键的是日本——美国在东亚的“看门狗”。 特朗普若出席中国阅兵式,将被解读为默认日本战败国地位,这无疑将激怒日本。 日本记者的密集追问,以及美国商务部长以稀土换取出席阅兵的提议(最终被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以“勿将问题政治化”驳回),都展现出日本及美国对特朗普访华的担忧与阻挠。
普京此行,可谓“诚意满满”。几乎全体俄高层随访,规模之大,堪称20年来罕见。中俄外长会晤更被安排在“独一档”位置,拉夫罗夫亲自转交普京的口信。两国本币结算比例超过90%,新型支付系统的建立,将对美元霸权构成直接挑战。 美国军工集团已感受到了压力:F-35生产线因稀土短缺面临停工,核潜艇磁铁供应链告急,五角大楼库存仅够维持三个月。甚至德国大众也宁愿暂停对美交货,也要与中国签订稀土长期供应协议。
特朗普团队则秘密筹备10月接待“神秘贵客”,试图通过外交手段为大选加分。 而普京,则稳坐中国贵宾席,其四天行程,浓缩成一句话:俄罗斯的未来,押注东方。 中俄携手站在反法西斯历史的舞台上,而美韩则陷入了艰难的选边站的现实困境。 这场阅兵,早已超越阅兵本身,成为大国博弈的缩影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米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